欢迎您,佩奇!

扫码关注四海长舟

扫码访问手机站

宜居天堂、全球最佳退休国家——马来西亚概况及移民政策简析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的核心地带,拥有相对开放的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的出口国,其中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同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最重要创始国和成员国之一,在东南亚事务中拥有重要话语权。

上世纪70年代前,马来西亚的经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采取稳定汇率、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逐步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2016年马来西亚提出“2050国家转型计划”,为马来西亚2020—2050年发展规划前景。2019年政府提出“2030年宏愿”,把缩小贫富差距、创建新型发展模式、推动马来西亚成为亚洲经济轴心作为三大主要目标[《马来西亚国家概况》,201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716/1206x0_676718/]。目前,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严重依赖跨太平洋关系。马来西亚隶属于亚太经合组织联盟,严格遵守国际贸易体系。这种密切的伙伴关系为良好的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更大的跨境资本流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林海滨:《发展中国家受金融一体化的影响:马来西亚与其他APEC国家的金融一体化分析》,《财税金融》,2019年第12期]。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马来西亚目前还是亚洲除日本、韩国、新加坡与石油富国外,最接近发达经济体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的政商生态》,《国际金融报》,2014年3月31日第22版]。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棕榈油行业、建筑和施工行业、电子行业以及家政领域。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马来西亚服务业范围广泛,就业人数约535.36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0.76%,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旅游业是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据马旅游部统计,2018年赴马游客人数为2583万人次,主要来自新加坡(1061.5万人次)、印尼(327.7万人次)、中国(294.4万人次)、泰国(191.4万人次)、文莱(138.2万人次)、和韩国(61.7万人次)。[《宏观经济》,2019年5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my.mofcom.gov.cn/article/ddgk/201407/20140700648581.shtml]

2013-2018年马来西亚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来源:马来西亚国家银行)

 

2018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298亿马币(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人均GDP约为37974马币。2019年,受贸易疲软以及矿业和农业活动下滑拖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4.3%,为10年来最低水平[]。马来西亚大力吸引外资,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日本、欧盟、新加坡、中国、韩国和美国。2018年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约805亿林吉特,相比于2017年的约410亿林吉特,差不多翻番。2018年马来西亚通货膨胀率为1%。2018年马来西亚全国失业率为3.3%。

中马经贸合作关系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在东盟十国中要属与马来西亚建交的时间最早以及最稳定,展现了中马间非凡的经贸合作活力。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和马来西亚加速拓展双边贸易合作,在双边产能合作发展上获得了极大成效[邓佳、赖安祺、李振宇:《探究中国对马来西亚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经贸》,2019年12月]。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马来西亚也是最早响应我们号召并且积极参与的国家之一。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一直奉行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有君主、议会与政府内阁,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赢得大选来获得组阁执政地位。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马来西亚自1957年独立以来就拥有民主体制所必须的选举体制和反对党。但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从国家独立至今连续执政长达61年之久,这期间国家一直处于威权统治之下。因此,马来西亚也经常被学者称为是“伪民主国家”[刘勇:《大选后马来西亚政治新变化》,《国际研究参考》,2019年第1期]。然而,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议会大选中,反对党联盟“希望联盟”打败了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并成功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标志着马来西亚政党选举的两线制已初步形成[葛红亮:《马来西亚“两线制”轮替及其对中马合作的影响》,《西部学刊》,2019年9月]。本届大选过后,马来西亚的政治转型无疑将会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及其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向前发展,马来西亚政坛多元竞争色彩也势必将随之进步增强。

马来西亚政府重视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美国《国际生活》公布了2017年全球最佳医疗国家排名,马来西亚名列榜首,这是马来西亚连续3年拿下该殊荣。马来西亚拥有国际水准的医疗教育,当地执业医生普遍毕业或进修于英、美、澳等医疗发达国家。马来西亚亦是亚洲地区医院设备最好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医疗全球最佳,靠的是这七点!》,搜狐网,2018年9月14日,https://www.sohu.com/a/253909966_682405]。马来西亚的医疗费用大大低于西方国家,而且由政府大力推广医疗旅游,从而被评选为全球最理想退休国家的第三名及亚洲第一。

马来西亚是移民大国,大量外来移民的持续流入是经济、社会文化和外部政治因素的结合的产物。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移民管理范围扩大至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黄云静:《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兼论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问题》,《东南亚研究》,2000年第1期]。除了规范和控制非公民出入境外,沙巴和砂拉越的移民局也控制马来西亚半岛(西马)的公民入境。1971年12月1日起,马来西亚的移民行政事务开始由马来西亚移民局进行管理。进入80年代,马来西亚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引发了地区内部移民的加速发展,经济移民(劳工移民)取代难民成为移民主导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盟内部移民实现了快速增长。马来西亚既是接收国也是输出国,但其接收的移民远远多于输出的移民,并形成了马来次区域移民走廊。马来西亚的外国劳工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和孟加拉,最近几年,来自缅甸和柬埔寨的工人大批抵达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长期以来其国内经济发展对印尼劳工特别是低技术劳工的依赖度高,这与马来西亚此前的移民政策密切相关。为了平衡其国内华人族群的比例,减少华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控制力,马来西亚政府加大了文化上相近的印尼移民的输入,导致印尼劳工在马比例持续上升[Martin vander VELDE, Tonvan NAERSSEN:《影响移民流动性的地理门槛与移民政策》,《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12月]。但随着对印尼劳工依赖度的提高,马来西亚国内民众怨声四起,与之相关的犯罪活动也造成了民众的反感,减少雇佣印尼劳工的呼声不断高涨。出于迎合民众和积累政治资本的需要,马来西亚政府改变了之前的移民政策,转而限制印尼劳工的进入。[吴琳:《东南亚移民危机与移民治理:从“安全化”到“区域化”》,《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5期]可是,尽管马来西亚通过公民团体动员警惕移民,依法对无证移民严厉惩罚,进行大规模的立法项目,但是对无证移民,区位门槛依然很低。

在马来西亚的外国工人在提高马来西亚经济效益和降低犯罪率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松涛:《东盟一体化背景下的内部移民问题》,《学术探索》2015年第9期。]。外国人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为马来西亚人创造就业,使公司得以扩大,从而增加马来西亚工人的需求。同时,马来西亚的外国工人移民整体上对马来西亚人和马来西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得马来西亚的犯罪得以减少。但是,外来劳工抢占了马来西亚国内民众的社会生活资源,同时,其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与民众产生摩擦,社会治安问题凸显。再加上马来西亚民族构成复杂,外来劳工移民造成马来西亚族群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矛盾交织,可能带来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恶化。

总体上,马来西亚的移民政策十分严格,对于在马居留15年以上的外国人才,才有资格申请永久居留权,进而申请公民权。马来西亚政府也没有专门制定吸引外来人才乃至最终成为永久移民的政策[畔舟:《马来西亚移民局》,《现代世界警务》,2019年10月]。在某些领域,甚至对外来人才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控制和调节移民的流入,减少非法移民,保护马来西亚人免受廉价外劳的冲击,这些目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民的管理。

 

专家观点